宿州市交通运输局召开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 陈凤军
发布实录
发布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宿州 新汴河 全面推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现将有关情况简要介绍。
一、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背景
新汴河是由河南、安徽、江苏三省联合开挖的一条人工渠化河流,1966年动工,1975年正式通航,因与隋炀帝所开挖的古汴河相近,由此而得名为新汴河。新汴河起于宿州城区西北部七岭子接沱河,向东经我市的埇桥区、灵璧县、泗县至江苏省泗洪县,在泗洪县付圩子入洪泽湖溧河洼,全长127公里,其中:我市境内108公里,江苏省宿迁境内19公里。新汴河沿线建有宿州、灵璧、团结三座水利综合枢纽,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但是目前,新汴河河道淤积严重,船闸年久失修,部分桥梁阻碍航行,航运功能日益萎缩,全线处于断航状态。
“传承汴水古韵,换发汴河新姿”,全面加快新汴河复航工作,恢复新汴河航运活力,是落实运输结构调整和部署,完善和优化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力举措。为打通这条省际“断头航道”,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新汴河复航迎来了历史性机遇。2017年2月,新作河航道整治工程纳入《安徽省水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打通断头路“10313”行动计划;2017年7月,市政府与省交通运输厅签署了《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省市共建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2017年9月,市政府与宿迁市政府签订了《共同加快推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合作协议》,明确共同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航道建设规划,保持上下游规划等级衔接,按同等标准、同步实现通航功能;2018年,新作河航道整治工程纳入交通运输部《水运“十三五”规划(2018年调整)》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18—2030年)》。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自此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意义
新汴河是宿州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宿州乃至皖北地区一条重要的省际航道。新汴河上游通过沱河连接河南商丘、辐射郑州,通过萧濉新河、濉河引河连接淮北,下游通过溧河洼注入洪泽湖,连接京杭大运河,地跨豫、皖、苏三省,流域面积超过6500平方公里。新汴河航道,沟通了皖北的宿州、淮北等主要地市及粮食产区、煤炭矿区、产业园区,是粮食、煤炭、矿建材料等重要物资运输大通道。实施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提升新汴河航道等级,恢复新汴河通航功能,是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中原崛起等经济发展战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这一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项目建成后,连接洪泽湖通达京杭运河,打造沟通东部地区重要水运通道,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和水资源综合效益,将大大提升我市水运通达能力。安全、顺畅、低碳、绿色的新汴河航道,将为我市提速转型、跨越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对于构筑皖苏省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宿州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助力埇桥、灵璧、泗县等贫困县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采取“省市共建”模式组织实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宿州交通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安徽省宿州港航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分四个项目分批实施。其中:按四级航道标准疏浚整治宿州闸至徐岗段95公里航道,同时改建灵西闸大桥、灵固大桥、泗五大桥等碍航桥梁;按1000吨级标准建设宿州船闸工程、灵璧船闸工程、团结船闸工程。计划2018年先期开工建设宿州闸至徐岗段航道疏浚工程和灵璧船闸工程;2020年前,逐步实施宿州船闸和团结船闸工程。
为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指挥部,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督查调度。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协调解决工程前期工作及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工程进度。2017年8月,新汴河航道(宿州闸至徐岗段)整治工程和灵璧船闸工程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并完成立项审批;2017年10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2018年4月,初步设计获得批复;2018年6月,新汴河航道(宿州闸至徐岗段)整治工程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2018年12月初,灵璧船闸工程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至此,新汴河航道(宿州闸至徐岗段)整治工程和灵璧船闸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项目开工建设。
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的主要做法
在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推进实施过程中,始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建设原则,致力于打造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展示文明形象、体现科技智慧、便民惠民、致富沿线百姓的生态长廊、经济长廊、文化长廊和幸福长廊。为此,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生态工程建设。在航道整治过程中,始终把环保理念贯彻在设计、施工与管理中,结合堤防建设与防洪要求,积极推广植物、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岸技术,保护水生态,坚持利用与整治相结合,保护与防护相结合原则,重点对水源涵养功能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进行边坡整治和取弃土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因河制宜,积极开展绿色建设。
二是做好文化工程建设。项目以港航建筑为载体,着眼汉风皖韵总体设计,统一规划建设,着重打造文化工程。埇桥段着力体现“顽强拼搏、勤劳坚韧”的汴河精神,打造与人文交融、与自然共生的航运中心;灵璧段位于霸王之城、灵石之都、钟馗故里、虞姬之乡,重在讲好灵璧的故事;泗县段着力体现“团结治水、精诚合作”精神,彰显皖苏两省深厚情谊,描绘出一幅生态环保、蓝绿交织的风情画卷。宿州、灵璧和团结三座船闸管理区建筑,融入地方文化精髓,按照汉代元素、现代风格创新性设计建造,建筑形象简约大气,实现功能、造型、环境与历史的和谐统一。桥梁设计传承文化特点,关注民生福祉,展现生态景观,统筹适用、安全、美观、经济设计方针,坚持借景与造景相结合,将河边公园、桥头公园与桥梁有机融合,做到“一桥一景”,构成新汴河航道上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三是做好品质工程建设。着力践行《安徽省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实施方案》,按照“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准管理”原则进行项目建设、施工组织,着力打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强化科技引领,开展工程创优,积极开展水运工程绿色施工关键技术等技术攻关,推进新工艺应用,突出创新驱动,采用“水上ETC”等职能过闸系统,筑就智慧航道,建设水上高速。
四是做好振兴工程建设。项目主动对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积极与产业发展规划、港口布局规划相衔接,与水利防洪排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与水利工程有机结合,与相关产业优势互补,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助力皖北地区加快振兴。
五是做好惠民工程建设。结合沿线城镇布局,着眼“水陆一体、服务两民”思路,建设苗安、泗城服务区,实现岸电、加水、燃料补给、维修配件及购物、休闲等服务功能,打造既能满足船民生产和生活需求,又能服务沿岸居民的共享平台,让人民群众在航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充分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幸福。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各位记者朋友,古老的汴河将焕发新的青春,综合整治后的新汴河航道,年通过能力可达3000万吨,航道全线贯通后,上连中原经济区,下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长江经济带无缝对接,开辟一条崭新的豫皖苏及长三角地区航运大通道,在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与建成的高铁站及待建的机场形成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实现宿州乃至皖北地区通江达海的美好夙愿。